問:12月份光伏行業(yè)的排產情況以及春節(jié)期間各大環(huán)節(jié)的展望是怎樣的?
答:12月多晶硅的實際產量預計為9.46萬噸,相比11月的11.1萬噸有所下降。其中,頭部多晶硅企業(yè)因減產而影響整體產量,但有兩家小企業(yè)由于自身原因出現停工情況,影響較小。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家一體化企業(yè)由于訂單向好和內部產能提升,硅片產量從原來的2500噸大幅增加到5000噸。對于1月份乃至2月份的排產情況,預計仍會保持這種趨勢。
問:硅片方面的情況如何?
答:硅片方面,11月份產量為40.03G瓦,12月份預計逆勢小幅上漲至42.5G瓦左右。其中,頭部雙龍頭均進行了提產,而一體化企業(yè)提產主要是為了保證組件交付。此外,還有兩家專業(yè)化企業(yè)在提產。目前,硅片庫存健康,僅剩27G瓦,且頭部企業(yè)的庫存多為B級片,其他企業(yè)的庫存壓力較低。因此,近期183尺寸硅片的成交價格中心已逼近1.03元,漲價概率較大。對于12月份,硅片N型183漲價的可能性較高。
問:多晶硅價格近期是否會因為產量減少而上漲?
答:不會,雖然頭部企業(yè)減產可能導致整體產量下降,但由于歷史庫存壓力較大,多晶硅庫存量仍高達29萬噸,因此價格不太可能出現顯著上漲。盡管如此,由于賣方企業(yè)在11月的簽單節(jié)奏中取得一定優(yōu)勢,守住了40塊錢的價格底線,所以預計12月份多晶硅價格將弱穩(wěn),不會大幅下跌。
問:一月份硅片的排產情況如何?春節(jié)期間硅片的行情會怎樣?
答:我們預計一月份硅片的排產會持上漲態(tài)度,主要是由于12月份整體供需平衡的影響。即使考慮到阿達尼等部分企業(yè)的影響,國內電池片的排產預計也會達到47到48G瓦左右,這將導致硅片庫存繼續(xù)減少,如果市場情緒良好,庫存甚至可能降到20G瓦左右。春節(jié)期間硅片的行情并不預計會出現下跌,即使在春節(jié)前的傳統(tǒng)淡季,硅片也不會因季節(jié)性因素而下滑。
問:電池片的情況如何?
答:電池片市場整體向好,價格上漲迅速,尤其是183型號已漲至0.28元,并且各家電池片庫存接近于零。12月份全球電池片產量預計將達到50.8G瓦,部分專業(yè)化頭部企業(yè)如四川宜賓的企業(yè)可能已達到滿產狀態(tài)。對于1月和2月份,盡管硅片產量可能進一步提升,但電池片由于組件減產的影響,增產條件可能不強,預計產量會有所下降。
問:組件的情況怎么樣?玻璃的價格變化情況如何?
答:近期組件價格相對穩(wěn)定,未跟隨硅片和電池片上漲。12月份組件的整體預期產量可能在45到47G瓦之間,相較于11月份有所下降,部分原因是頭部企業(yè)決定進行去庫存而進行減產。同時,組件庫存壓力仍存在,需要維持在53至54G瓦左右的水平。玻璃價格已經開始上漲,以2.0和3.2單層鍍膜玻璃為例,目前是在之前下跌后的基礎上恢復到接近之前的水平,但尚未達成實際成交價格的普遍上漲。而膠膜方面,雖有漲價意向,但尚未付諸行動,其漲價主要受電池片帶動及組件需求影響。

問:這一輪電池漲價的核心原因是什么?以及還能不能繼續(xù)漲?
答:電池這一輪漲價的核心原因主要是由于之前電池整體相對于組件的排產較低,而組件庫存明顯下降。此外,國內電池訂單受到印度市場的帶動,因為印度是電池購買旺季,為國內電池需求提供了支持。至于漲價能否持續(xù),目前還無法確定,但近期由于庫存壓力緩解,硅料價格有所松動,可能會對市場情緒產生影響。
問:硅料價格最近是否有所松動?這一松動是因為年底減庫嗎?市場上流傳的關于硅料減產的消息是否屬實?
答:硅料價格最近確實稍微松動了一些,但這并非年底減庫所致,而是由于之前庫存壓力過大導致的價格回落。預計硅料價格可能會繼續(xù)松動,但不會是因為年底減庫,且頭部企業(yè)之前因低電價擴張過猛,現在硅料價格松動有一定合理性,但不會跌破38元/公斤。市場上有傳聞稱新疆某top 2企業(yè)計劃拋售10萬噸33%混包料,以33元/公斤的價格進行拋售,但這消息并不屬實。首先,這種做法與行業(yè)協會倡導的節(jié)奏不符;其次,從利益角度看,企業(yè)沒必要一下子降價至33元。因此,這可以辟謠,硅料價格很難跌至33元/公斤以下。
問:硅料的排產量是否會持續(xù)減少?
答:硅料的排產量將會持續(xù)減少,但考慮到12月份已經降到9.46萬噸,進一步下降的空間非常有限,因為已經接近減無可減的境地。盡管存在個別企業(yè)可能出現超出預期減產的可能性,比如新疆某大型企業(yè),但由于其庫存壓力大且受到政策限制,可能會減產或停產,但這不足以導致硅料價格大幅下跌,預計明年硅料價格很難跌破8萬元/噸。
問:組件價格是否會漲,以及漲幅大概多少?
答:我個人傾向于12月份組件價格會漲,因為電池和玻璃價格已經上漲,且12月份裝機情況較好,組件價格大概率會上漲。不過,漲幅的具體數值目前無法精確預測,因為膠膜漲價還未確定,同時組件實際交付價格會根據招標報價等因素而定。盡管0.68元的定標價格可能會影響機器交付價格,但實際上漲幅度可能在0.68元的基礎上小漲,例如到0.69元或0.70元,但不會太大,因為12月和1月份的需求相對較弱,真正旺季在3月和4月。
問:我想請教兩個關于復材的問題。剛剛您提到玻璃在12月份有漲價預期,這個預期基于什么樣的情況?價格方面,2.0的價格是多少?
答:現在2.0雙層鍍膜的價格大約是11.75元,而3.2雙層鍍膜的價格是21塊錢。關于漲價邏輯,主要是由于組件在11月下旬或12月份接到了較大訂單,以及之前有檢修事件。但需要注意的是,光伏行業(yè)的排產與采購動作并不完全嚴格遵照排產計劃進行。
問:膠膜漲價邏輯是什么?
答:膠膜漲價邏輯更多基于整體市場情緒的變化,而非單純?yōu)榱烁采w成本。當市場需求或組件需求超出預期時,即使在成本上有一定壓力,輔材和主材企業(yè)也會因為需求向好而在低位出現價格上漲。
問:現在看12月排產情況,是否有所下滑?
答:是的,12月排產環(huán)比有預期下滑。不過,光伏行業(yè)的采購行為可能并不完全按照排產計劃執(zhí)行,例如電池即使停產,前期的采購節(jié)奏反而會較慢,因為采購會結合當月需求量和原料庫存來決定。
問:近期組件廠加大采購力度的原因是什么?
答:組件廠近期采購加大是因為其排產并未大幅降低,同時考慮到前兩個月較高的生產量消耗了玻璃原料庫存,并且認為年底輔材價格已處于低位,因此出現了采購量增長的情況。
問:玻璃漲價是否主要是基于成本傳導?
答:成本傳導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起到作用,但并非最主要因素。即使天然氣價格冬季供暖季有所上調,玻璃價格在11月份仍下跌,說明漲價的主要原因并非僅限于成本支撐。實際上,11月玻璃行業(yè)整體處于降產過程中,加上組件企業(yè)基于對未來預期的采購增加,才是導致玻璃報價上漲的主要原因。
問:對于膠膜方面,過去一個多月EVA價格上漲約700元/噸,這是否能完全傳導至利潤,甚至實現超額利潤?
答:根據近期報告結論,膠膜廠商不會把所有上游原料漲價的成本完全轉嫁給下游,會承擔一部分成本上漲帶來的影響。盡管玻璃漲價存在一定的可能性,但漲幅不會很大,因此難以將前期原料上漲的成本完全覆蓋。
問:可以簡單理解為玻璃漲價有利于企業(yè)盈利修復,而膠膜則可能遭受一定損失嗎?即使12月、1月和2月因為春節(jié)等因素影響,整體排產不理想,只要能超出預期,是否能支撐價格修復?
答:是的,可以這樣理解。雖然不能說絕對如此,但在一定程度上,如果實際排產好于預期,確實會對整體報價產生積極影響。
問:那么,對于落后產能的淘汰,政策上是如何操作的呢?
答:政策在分配配額時,會考慮到不同產能的先進程度,并給予不同的系數傾向。對于落后產能,其每年分到的份額可能不足以維持生存,從而自然實現調整,甚至可能被迫關閉。
問:在硅片產量增長的情況下,是否有可能通過調整龍頭企業(yè)和后排企業(yè)的出貨量系數,來實現全行業(yè)15%的增長目標?
答:雖然不會直接偏向某幾個企業(yè),但通過調整出貨量系數確實可以讓頭部企業(yè)在競爭中取得更大優(yōu)勢。不過,關于硅片環(huán)節(jié)產量增長的特定政策限制(如不超過去年產量的X%),據我所知并不適用。
問:對于未來幾年光伏產業(yè)鏈各環(huán)節(jié)的產量預測是怎樣的?
答:預計2025年全球多晶硅產量將出現明顯下滑至166萬噸,而硅片產量預計為713G瓦;光伏電池需求預計在600-690G瓦之間;全球組件產量預計為645G瓦。
問:最近有關能耗限制政策的討論如何?
答:當前能耗限制政策實施的可能性不大,因為這次更多是行業(yè)協會在調控,而政府有關部門可能會采取更直接的手段,例如電耗、水量等限制,但對存量產能的控制可能不會一刀切,標準相對溫和。
問:是否預計12月5號會有聯合減產協議達成并實施?
答:雖然會議推進并預計會有聯合減產協議的討論,但達成一致并真正落實存在一定難度,不應過分依賴君子協定,而需要政府調控手段作為補充。
問: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僅依靠行業(yè)協會協調,行業(yè)的ROE能否穩(wěn)定?
答:沒有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僅靠行業(yè)協會協調,行業(yè)的ROE難以實現穩(wěn)定。
問:明年光伏行業(yè)的合理價格和盈利情況難以預測,是嗎?
答:明年光伏行業(yè)的合理價格和盈利確實難以準確預測,因為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限定價格的聲音等,目前尚無法確定具體位置。
問:整體上對供給側改革的推進力度和方向有何看法?
答:供給側改革的力度各方都支持和積極響應,主要擔憂在于減產的程度。各方一致認為應先減少虧損再實現盈利,路徑較為明確,但具體盈利多少還需結合供需狀況、企業(yè)降本能力和差異化能力以及政策影響來判斷。供給側改革對整個行業(yè)是有利的,龍頭和技術優(yōu)勢的企業(yè)將率先好轉并進入新的盈利周期。供給側改革的推進時間點可能在兩會前后,但也會隨著實際情況調整。